隐翅虫,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的总称,俗称“影子虫”等,因其鞘翅很短,后翅又经常缩在前翅之下不易被人观察而得名,是鞘翅目第一大科,种类多,分布广。其中有捕食农林害虫的天敌昆虫,有分解有机物残体的环境昆虫,也有引起人类皮炎的卫生害虫,是一类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昆虫。
★鉴别特征★
科 | 鉴别特征 |
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 | 多数种类体长在1-25mm。 |
大部分种类虫体呈狭长型,也有长圆形或近椭圆形。 | |
鞘翅极短、平截,露出3节或更多腹节背板,有些种类完整或只露出1-2节。 | |
触角多为丝状、偶有向端部逐渐扩粗。 | |
跗节多为5-5-5式,也有2-2-2式或3-3-3式,或者为不同的异跗节式。 | |
腹部通常能做背腹弯曲动作。 | |
隆凸至平扁,体表光滑或被毛。 | |
有6-7节腹板可见,前1-2个腹节背板膜质。 |
★生境习性★
生境/习性 类群
溪流边 1、部分四眼隐翅虫亚科、突眼隐翅虫亚科、毒隐翅虫亚科
腐败物吸引 2、部分隐翅虫亚科、前角隐翅虫亚科、尖腹隐翅虫亚科
真菌吸引 3、出尾蕈甲亚科、突唇隐翅虫亚科、斧须隐翅虫亚科、部分隐翅虫亚科
好蚁性/好白蚁性 4、部分前角隐翅虫亚科、蚁甲亚科、苔甲亚科 地面或植物上 部分隐翅虫亚科、前角隐翅虫亚科
落叶层 5、隐翅虫亚科、前角隐翅虫亚科
★种类繁多★
隐翅虫科属于鞘翅目-多食亚目-隐翅虫科,分为30多个亚科,3783属,64623种。中国已知20多个亚科,578属,6486种。目前国内已知种约占全世界已记载隐翅虫种类的1/10。
隐翅虫会飞吗?
隐翅虫大部分种类能够飞行,鞘翅很短,腹部体节在外裸露,在能飞的类群中,隐翅虫的后翅比较发达。它们一般通过反复的折叠,把后翅折叠到前翅下面,因此隐翅虫一般具有细长的身体,灵活的腹部。这些特征也是与其它鞘翅目最主要的鉴别区别,其中室内常见隐翅虫种类主要有毒隐翅虫亚科的梭毒隐翅虫(Paederus fuscipes)和异形隐翅虫亚科(Oxytelinae)的部分种类。
1.2 生物学特性
隐翅虫属完全变态昆虫,其生活史分为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四个阶段。
(1) 卵 卵圆形,长0.5毫米左右,初产时淡黄色,近孵化时黄色。
(2) 幼虫 隐翅虫科幼虫体细长,2-35mm,形似成虫。前口式,咀嚼式口器。上唇前缘锯齿状,上唇与唇基常愈合,下颚须3-5节,下唇须2-3节。触角3节(部分2节或4节)。头部每侧有单眼1-6枚或缺。胸部3节,中、后胸大小和构造相似。胸足4节。腹部10节,第9节有分节的尾突1对。
(3) 蛹 隐翅虫的蛹是被蛹,翅和跗肢等粘于蛹体上不能活动,腹部仅少数体节可以活动。
(4) 成虫 隐翅虫成虫种类繁多,其中包括有毒隐翅虫类和非毒隐翅虫类,隐翅虫的生境复杂,在农田、林间、雨林、山地、河畔及海边均有分布。隐翅虫为杂食性昆虫,大部分以肉食为主,少数的种类可引起人类皮肤炎症。成虫寿命可达几个月,白天多在作物或杂草间爬行,受惊吓时快速爬行、或短距离飞行。成虫夜间具有明显的趋光性(特别是对荧光)与高飞的习性。
1.3 隐翅虫与人类的关系
隐翅虫通常大量栖居在铺垫物与土壤、腐烂的植物残渣、真菌、尸体、粪便、植物花叶等生境中,其中包括人为生境。从农业上看,部分隐翅虫对人有益处,能够捕食玉米螟、叶蝉和飞虱等多种作物的几十种害虫。还有一些毒隐翅虫携带毒素,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。尤其是一些侵入室内的隐翅虫,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。
如果隐翅虫来到我们家里,主要是由于室内灯光明亮、门窗没有紧闭、房屋周围环境差以及室内孳生。其中高楼层也会出现隐翅虫主要是由于隐翅虫从低层爬上,或者在我们日常购买的盆栽、蔬菜或快递携带隐翅虫虫卵。 隐翅虫治理的难点在于我们需要精准找到隐翅虫发生的根源,从而解决问题。
一. 隐翅虫综合治理方案
二. 3.1 环境治理
室外:清除房屋四周的朽木、废料、杂草,捣毁隐翅虫的栖息地和孳生场所,及时清除室外的杂草、污水和垃圾等。 室内:注意定期检查装修物料,如果发现腐烂,及时清理,更换新的物料。
3.2 物理防治 (1) 在家中安装孔径小的纱门、纱窗,防止隐翅虫飞入。 (2)使用粘虫板或诱虫灯诱杀,在室内安装诱虫灯或者粘虫板,可以有效捕捉隐翅虫。
3.3 化学防治
对于入侵室内的隐翅虫可以选用药剂处理,施药于墙壁、窗台等隐翅虫可能接触的表面,使接触药剂的隐翅虫死亡,进而控制隐翅虫危害。
小贴士
并不是所有的隐翅虫都带毒素哦,只有毒隐翅虫亚科paederinae-毒隐翅虫族paederini-毒隐翅属paeder的隐翅虫才会携带毒素,进而造成隐翅虫皮炎。值得注意的是,毒隐翅虫的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(除翅以外的各部分)都含毒素。 如果发现隐翅虫在身上爬行时,可轻轻吹掉,切勿直接拍打,否则破碎的隐翅虫体内毒液,会造成皮肤红斑或水泡。若不慎形成隐翅虫皮炎,需及时就医治疗。